Sunday, July 30, 2006

不要物傷其類

港台製作的電視節目「不是香港人」,以居住在港而非土生土長香港人為題,訪問他們對東方之珠的所感所想,內容有趣,是我很喜愛的節目之一。

昨晚一集訪問了兩個「非港人」:一個來自非洲索馬里,駐港做成衣出入口生意,欣賞港人勤力、做生意靈活變通、都市熱鬧有朝氣。他家住尖沙咀,遇上新年節慶放烟花,還會高興得跑出去拍照留念,真是樂在「動感之都」。

同集另一個受訪者,其實是香港出生華人,其後在歐洲生活,最近才舉家回港居住。聽她批評香港,不知就裏的真以為是人間煉獄:噪音、生活擠迫、雜誌品味低俗、只懂追求物質奢華、不講究生活質素、兒童無活動空間…

她說的某程度上都是事實,但由她道來,卻馬上令我想起四個字---「物傷其類」。

世界闊大,人人喜惡不同,我們亦尊重言論自由,但為何來自同一圈子的批評總要狠一些、辣一些、惡一些?既是回流一族,自當有心理準備,接受異地生活變遷,且本身又不是未在港住過,但住下來卻事事「百彈」,凡事一副看不過眼的樣子,誰叫你「選擇」要回來?香港乃自由出入境城市,愛留便留,要走就走,何必諸多不滿,叫全港六百多萬人淪為次生活次文化族群?

別人問我喜愛香港還是加拿大,我總說:「各有各好,視乎你的價值觀而言。」是標準答案也是真心話。你說加國太安靜乏味,但每年仍有大量移民從各國湧入;你道香港擠迫,卻不見得就此陸沉,海外爭取回流的人不知凡幾;視乎你追求些甚麽,有人移居的地方自有其生存價值,用不着大肆褒貶,說的人嘮叨,聽的也心煩。

當年移民,好友告誡:「日後回來別裝假洋鬼子,開口閉口說你哋啲香港人XXX,那種嘴臉很討厭。」現在看節目中這個女的,雖無過犯,面目可憎,真是恍然大悟。

Monday, July 24, 2006

My Dream Job

不經不覺工作數年,與損友們談及打工仔生涯,發現各人對「夢想工作」都有新的見解:

某高級工程師說現在最想當控制室管理員,可整天坐在控制室看書上網,偶然遇着警示訊號,只需傳呼該部門技工修理,其餘全是自己時間;某媽咪級銀行經理說現在最好能在女兒的幼稚園教書,上下班時間穩定,有暑假聖誕假新年假復活節假,又可多陪伴女兒;某商業顧問說他都不知多想加入「皇家倉」公務員行列,即每年被批評浪費公帑的政府部門,工作清閒不只,人工年年加,還未計用之不盡堆積如山的年假;擁有相同志願的是另一博士銜頭女孩,最想在公會強大的的歐美公司當個小職員,每兩三年自有公會出頭要求加薪加福利,大老板也要忌你三分…

至於本人,在美食節目氾濫的今天,我確實相信自己能當一個非常稱職的節目主持,即每次錄影時把食物送往咀裏,未及咀嚼之餘旋即用高八度的聲音讚嘆:「唔!好味呀!....好鮮味….魚好有魚味….雞好有雞味….菜好有菜味….口感好好…唔!師傅果然好手勢….」間中加插烹飪示範,教電視觀眾煎蛋煲白飯煮出前一丁,亦能錦上添花,除卻天使面孔魔鬼身材,余自覺不比周汶錡官恩娜袁彩雲遜色,讀友中如有人認識韜韜蔡瀾李純恩等食家名人,敬希多加推薦,感激不盡。

閣下的Dream Job又是什麽?不管如何,此問題只適合在職打工人士作答,各求學兒童的「我的志願」model answer應該仍是是醫生、律師、工程師和會計師,以正社會被我等荼毒之不良風氣。

Tuesday, July 18, 2006

串人串事

交朋結友,待人接物,當然不能以「串」待人,但觀看報上名人的串人串事,卻有另一番體會。

王菲、周星馳、杜琪峯、填詞人黄偉文,均以「不平易近人」見稱,但她開演唱會你還是趕着撲飛、他拍的電影你還是會買票入場、他寫的詞你還是覺得入木三分,即使他們總是嘴藐藐,滿不在乎不可一世的樣子,由此可見,「串」是態度,「串得起」卻關乎實力及能耐。

聽過電台訪問星級化妝師阿Zing,談及首次為當時已貴為天王的黎明化妝,黎明質疑妝會否大淡,他自信且自大地說:「你book得我我就係你consultant,我鍾意嘅完全一啲粉都唔同你搽都仲可以。」氣焰嚇人,但看,今天各天王天后仍乖乖的把臉及巨額酬金奉上,忍聲吞氣地接受「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」,衹因你要的,只有他才有,他的「性格」也是「價格」的一部分了。

有時看新紥藝人專訪,大篇幅描述他拍攝時如何合作,待工作人員如何有禮,不畏辛苦兼守時等等….為什麽不是說其歌精舞勁?聲色藝全?是因為功夫還未到家,名堂未夠響,要靠態度搭夠吧,否則一衆奄尖聲悶的傳媒大佬怎肯貿然開路?到有天他名成利就,位極人神,有「串得起」的資格時,他自然可選擇性地收起笑臉了。

說到底,行走江湖,態度可親是入埸卷,能否站穩陣腳還得看真材實料真功夫,「串得起」就更進化成一種江湖地位;當然,有些人「串得起」,可以「串」,卻選擇「不串」的,則又是另一種境界了。

Tuesday, July 11, 2006

湯麵奇遇記

聽吳君如的電台節目,提及她與好友曾華倩鬧的笑話:

有次二人同遊日本,根據旅遊書找一間有名的湯麵店,才剛到門口,已見大排長龍,入口處有一部自動售賣機,顧客投入硬幣自行買票,坐下來之後遞給厨師,所選食物自會奉上。好不容易輪到她倆,但自動售賣機沒有食物照片,二人又不諳日語,見只那麽幾個按鍵,隨便挑了三個價錢相約的食物,一心試試不同的菜式。到食物上來時,她們才知道這店只賣一種的湯麵,於是一店的日本人都看着兩個中國女孩吃着大、中、小三碗份量不同但一式一樣的湯麵…

同樣不懂日語的我其實也有類似經歷:

兩年前與毛大少爺在東京,也是在一間湯麵店的自動售賣機買票,我們每人買了一碗麵的票(那店也是只賣一種湯麵),看見其他按鍵標價較底,心想可能是小菜如筍乾磨菇之類,便每人隨便點了一客。誰知端上來時還是兩碗一模一樣的麵,百思不得其解,只好用手勢詢問厨師,厨師指着第一碗麵,手中拿着一隻生雞蛋,假意敲一下碗邊,再作一個舀湯的動作,我們明白了:第一個「小菜」是生雞蛋一隻,厨師在舀湯之前已打在碗底;那第二個「小菜」呢?只見厨師先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一個小圓圈,然後又做出一個大一點的圓圈,啊!原來那票是「加大」,即香港人的「加底」是也!

東灜見聞又添一項,衷心謝謝那位耐心又有禮的厨師叔叔!

Tuesday, July 04, 2006

世界杯點滴

從來不是標準球迷,凑熱鬧看世界杯,卻幾場都是大爆冷,精彩的豈只是球技,球場內外的點滴故事更引人入勝。

  • 本身並非碧咸迷,亦無Victoria情意結,只奇怪大戰葡萄牙一役,他仍是髮型吹得畢挺,絲毫不差,趕赴重大考試的人還有閒情化妝恤頭黐假眼睫毛嗎?是輕敵還是太靚仔之故?
  • 看見手長腳長身長臉長鼻長的高洛治,不用穿球衣也知道是典型英國人,情況一如方臉闊膊高大實淨的德國隊長波歷克,說他不是德國代表亦無人信。
  • 欣賞施丹,因他不理喝倒采而專注入球,因他成為法國球隊勝利希望,也因他打破「過了三十便是老」的觀念,只可惜他不是女人。
  • 鏡頭最喜捕捉雙方教練神情。他們是過來人,身經百戰,為着四年一役把畢身武功傳授年青一輩,但競技場上仍得看球員臨場發揮,他只能在旁呼喊、提點、握拳、緊張、憂慮、擔心、沉着、鼓勵….若贏了,他才能鬆口氣;輸了,他仍要保持風度,與勝利一方言謝,與自己隊伍榮辱與共,甚至遭受球迷指責教導無方,這種角色,叫我想起父親。
  • 巴西出局、阿根廷戰敗、英格蘭八强止步,連場爆冷反令球賽更高潮迭起。「大熱勝出」、「強弱懸殊」、「五屆霸主」、「七連冠」、「大冧粧」的比賽怎會好看,我們愛看的是「勢均力敵」、「後來居上」、「力挽狂瀾」、「千鈞一髮」、「意料之外」…觀眾是殘忍的,尤其沒有賭波的那些。
  • 讓你選擇,你會當前鋒還是守龍門?前鋒講求節節進取,與敵方常埋身肉搏,受傷機會多,但一旦入球,馬上成為全球焦點;守門員通常是冷靜、沉着應戰,很少聽到守門員受傷的,他們卻也永遠當不了足球先生,遇着打和互射十二碼,成也是你敗也是你…戰場上,你喜歡「攻」還是「守」?
  • 世界杯後,曼聯仍是曼聯,皇馬仍是皇馬,巴塞還是巴塞,巨額轉會費自會為各球星泯恩仇,各感性的球迷也無需為一時勝負而太投入。
  • 這次最引我注意的後起之秀是德國隊長波歷克,除了球技好、年青、有大將之風外,還是那一句:「樣好,是無得抝的!」。

minicapital@hot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