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rch 22, 2006

B貨DIY

住家附近有間布料店,平時很少進去,某曰心血來潮想為小兒甥做點小禮物,又想起家中久未開封的縫紉機,於是便到店內逛一逛,順便做資料搜集。

從未想過布料店這麽熱鬧,二千多呎的地方擺滿了布匹,根據質料厚薄顏色用途而分類,單是藍色牛仔布便有十多卷;還有所有可以縫上布料的小飾物,如珠片、絲花、紐扣、綑條、絲帶、拉鍊、假寶石…通通一應俱全;當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裁縫用具,從初學者到專業設計師的級數都有,看過後才知道原來剪布刀和熨衫板是可以有這麽多不同型號的。

初時看到好些女孩子圍在那裏翻雜誌,七嘴八舌地討論衣服的式樣和剪裁,我也不明所以,後來店員告訴我,那是個別時裝品牌的目錄,人客選好了喜愛的款式,便可直接購買原廠紙樣,再買布自行縫製。一份紙樣從一兩元到十多元不等,視乎款式簡單或複雜,而且選擇還真不少,有Vogue, Issey Miyake, DKNY, Calvin Klein, Givenchy, Anna Sui, Anne Kllin, Vera Wang, Guy Laroche 等等,雖然不是當季最新的款式,但手工好的話也不難自製名牌晚裝,難怪女孩子們那麽雀躍。咦!這不成為合法地B貨DIY?

逛了半天,終於决定買最簡易的小童背心紙樣,見才兩元一份,便又多買了兩份小裙子的紙樣,最後連布料綑條綫卷雜項埋單計數,盛惠三十--------加幣!

香港豬朋狗友一聽,馬上教訓:「成二百幾蚊港紙,夠我搭車上深圳做十件BB衫俾你兒甥啦!」還未包括我兩星期以來不眠不休,勤力過車衣廠女工的時間和心機。那是她們不明白把一塊布料「變」成衣服的成功感,想着小不點穿着自己縫製的衣服,自有一番滿足感在心頭。

當然,現在可於blog內炫耀一番,驕其鄉里,亦是原因之一。附圖便是本人拙作,同時亦解釋了為何久未「露面」,還望各讀友見諒。

Sunday, March 12, 2006

斷背熱

終於看了電影斷背山,說「終於」,是因為這股熱潮銳不可擋。看了,就明白最近由這電影洐生出來的詞語新意。啊…願來「釣魚」、「露營」是這個意思、「衣櫃裏的血衣」所指為何,也明白導演說的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」是甚麽意思了。

故事背景是美國懷俄明洲,但拍攝地點其實是加拿大亞伯特省,我沒到過斷背山,卻遊覽過電影實景洛磯山脈和班芙市,更有幸參觀過西部牛仔節,那秀麗如畫的景色、牛仔比賽獨有的豪邁,令人回味至今。

牛仔文化一直是加美西部重要產物,每年七月的牛仔節Stampede,便是卡加里市的城中盛事,各路牛仔高手雲集,遠至美國各中部洲分亦會派人參加。比賽項目包括馴馬、拋活結繩圈、騎瘋牛(其實牛並不瘋、是他們故意在牛肚上套個皮帶,把牠勒得很痛,牛才會瘋狂蹦跳。)、牛女選美等等。即使你不熟悉比賽細則,看看參觀群眾的打扮也甚為有趣,很多人都是全套牛仔裝上陣:牛仔帽、牛仔靴、牛仔褲、格子襯衫、粗皮帶、三角領巾,有的一家幾口連小嬰兒也是如此打扮,嚴如牛仔世家,可愛得很。

班芙市其實很懂得做遊客生意,大小旅行社有提供所謂Cowboy Experience的宿營團,八至十人便可成行,由專人帶領騎馬上山,小騾負責運送行李,說明沿途會經過山澗、瀑布,在河邊紥營,導遊教導生火取暖,煎牛扒煮咖啡,讓遊客一嘗當西部牛仔的滋味。上次我們太遲報名參加不到,現在斷背熱當道,此類旅行團恐怕會更為搶手,懂綽頭的或許還會加插一項釣魚活動吧。

看完電影,也想趕時髦湊湊牛仔熱,但家中除了牛仔褲外,其他牛仔產物一概欠奉,怎麽辦?想到親手泡製茄汁焗豆,泡豆煮豆加茄汁洋葱豬肉焗煮半天,味道還算不錯,應該比片中的罐頭好吃。想着想着,或許又有生意人搞一本Brokeback Cookbook,把片中出現過的牛仔食物輯成食譜,乘機大賣,也無不可。

電影失意於奥斯卡最佳電影獎,有說是因為美國人不希望牛仔是同性戀,但此片重新掀起牛仔文化熱,李安應記一功,不知道自喻民主但保守的美國人可有同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