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ugust 04, 2006

給親愛的麥太

成年人看麥兜,特別有共鳴,這漫畫不是搞笑,是寫實。

你我兒時都像麥兜,愚鈍、單純、貪玩、不專心、吃肉不吃菜,但老實、憨直,所以可愛。而我們的母親都是麥太,草根、市井、讀書不多、出賣時間勞力維持家庭生計,最大心願是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。

麥太為麥兜進名校區而多番搬遷,這種故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新奇。

在那個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六七十年代,母親們卻都有一套獨到的育兒智慧:為子女升天主教學校舖路,自己先聽道理、領洗、跟上帝打好關係;當年還未有甚麽「名校幼稚園面試大全」天書,有些媽媽已懂得與名校校工混熟,以探取面試內幕貼士;還有徹夜輪候小學入學申請表,付出non-refundable的報名費,一切一切,上一代已為人母的都不會陌生。

母親們的另一育兒金句是:「依家唔勤力讀書,係咪大個想做乞兒?」現在我們當然知道讀書不成不一定會乞食,甚至很多大學生也需領綜援過活,但這句話對仍在唸小學的我們有一定的阻嚇性和警惕性。情況如麥太對麥兜說:「從前有個小朋友唔聽媽媽話,有一天,他死咗!」不遑多讓。

儘管經濟不算富裕,麥太總千方百計滿足麥兜,麥兜的聖誕火雞餐是經典中的經典。

我的西餐回憶始於灣仔波土頓餐廳,那時候吃西餐仍是高檔產物,但每年生日,母親也會讓我一嚐鋸扒滋味。除了雜扒餐,母親還有不少殺手鐧對付我這個愛吃的肥麥兜,每次鹵水雞翼和三色雪糕一出,必定令我乖乖就範,無所遁形。

美食是軟功,硬功便是打!麥兜漫畫沒有打鬥鏡頭是出於尺度問題吧,否則麥兜肯定被娘親「打到飛起」。敢說我們這一代都是給打大的。痛嗎?不大記得,只記得每次媽媽都是邊打邊哭,她流的眼淚肯定比誰都多。

想起寫這個,是因為早前在街上碰到一中學同學的父母,十多年不見,是我先把他們認出來。他們都瘦了、老了,其中一個還剛抗癌成功,但說起快要博士畢業的女兒,仍是一臉榮耀和幸福,那種笑容,非常的麥太。

對於母親來說,沒有甚麽成就重要得過子女健康、成長成材,多麽簡單而直接的盼望,過程之複雜和艱辛卻不為外人道。


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。各位麥兜,請好好孝順你們的麥太。

5 Comments:

At 3:59 AM, Blogger Helmet Jane said...

我家的”麥太”,簡直係越老越趣緻,就好像細路仔一樣,趁我返工就偷廚房d野食.叫佢唔好食咁多甜野同零食又唔聽,有時都激到我彈彈下...

不過諗番轉頭,其實都好warm既.尤其
是當我生病時,阿媽就變成唯一一個我可以向佢”詐嬌”既人呢 :)

 
At 1:19 PM, 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hmm...我已過世嘅嫲嫲都鍾意帶我去波士頓,好掛住佢...

 
At 6:11 AM, 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唯一對我的愛一生不變的就是我的父母,他們不會傷害我,不會背叛我,不會放棄我,不會出賣我,他們對我的愛是完全奉獻的,所以世上只有爸媽好.

 
At 12:49 AM, 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絕對同意女人仔的說法!

 
At 5:49 AM, 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女人仔, i can't agree more.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