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
等和做

名女人接受專訪,談到原本在藝壇發展,星運不俗,後來淡出,是因為本身性格不喜歡「等」。拍戲要等打燈、等埋位、等好劇本,她是一個喜歡「做」的人,不想老花時間「等」,便轉行做減肥生意去也。

按道理做生意也得等呀?等時機、等買家、等市場反應、等收錢,最重要的當然是等回報,而且有些回報要等好多年才能收回來。你不覺得是「等」,因為你很努力的「做」,中間夾雜了希望和預期,起碼有一個終會成功的信念,不是呆坐白等。李嘉誠很年輕便從商,但他說其實是到了四十歲才開始賺錢,那之前的十多年呢?你可以說他在虧錢,也可以說他在等待成功。他的另外一個例子,是在一九八七年買入加拿大油公司克斯基股份,斯時股價才不到三元,九七年升至四十七元,他都沒有賣;及後八年,股價回跌至十二元一股,很多投資者已沒耐性等,早早離場;誰料自去年起油價不斷上漲,至今克斯基每股已衝破六十大元,你可以想像李先生的四成三股份暴漲別什麽情度,前後相隔不到兩年,其關鍵是他等到了時機,別人等不到。

時機不會等人,只有你去等它,而且等的時候要好好準備,生怕它來時抓不住。劉德華當年被電視台雪藏,無歌唱無劇拍無工作,他去學跳舞學英文學演戲,也不知道日後有沒有機會用,但萬一等到,所學的都派用場。幸好他肯等,現在才紅遍中港台;當然,這是一個事後孔明的說法,等了多年仍屈屈不得志的大有人在,說明我們不是怕等,只是怕等不到。

寫到這裏,又聯想到其實很多人一生都充滿了等待:有人力抗頑疾,為着多留一秒;有人一生努力,只為等着出頭天;有的浮沉多年,無非為等伯樂;很多無言的付出,只為等浪子回頭;還有很多人無條件的去愛,渴望有天能被愛。「等」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,許多情況是到了蓋棺那天都等不到的,譬如榮辱、譬如恩親、譬如愛情、譬如寃獄......

等不等,是個人選擇。但邊做邊等,或邊等邊做,其實也可以很積極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